requestId:68e20601e2b3b8.52903109.
張云泉:
下面有請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先生;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主任黃澄清先生;異構智能NovuMind創始人兼CEO吳韌;亞信科技副總裁、首席咨詢官袁道唯先生上臺給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有請四位專家。
我們知道2017年如果說讓大家想一件在信息技術領域最重要的一件進展,我想很多人會想到AlphaGo,這件事情其實整個引爆了人工智能時代,AlphaGo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因為我們在之前大家一直認為圍棋這一塊,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超過人類的,只是用計算的方式很難做出判斷,但是AlphaGo成功突破了人類的優勢,使我們大家很震驚。AlphaGo主要是背后的技術進步,我們可以用ABC來說這個事情,現在有的專家認為A+B+C等于AI,A代表算法的進步,B是大數據,C是計算,才引爆了人工智能的時代。
在大數據這個時代,我們對大數據有很多的期許,在下一步5G進來的話,我們拿到的數據會更多,越來越多的數據對我們社會和經濟到底有什么價值?是不是如大家說的是萬能的良藥,能夠解決一切的問題?在現在經過五年的發展也存在著爭議。
2017-12-04 18:21:22
張云泉:
另外一個方面計算能力的持續增加,在TOP500也是獲得了202的數量,遠遠超過美國,中國在超級計算的領域也是領先,而且我們的國產處理器也是越來越多的用在很多方面。計算能力的進步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剛才有一位先生說我們摩爾定律要截止了,我們怎么去應對?或者研制CPU等等專用的芯片,現在這個領域也是特別熱的一個領域,今天我們請到了吳韌先生,他是國際上在這一塊做探索的科學家和創業者。
另外,我在算法領域我們有深度學習,深度學習算法能夠把大數據用好,通過GPU的運算變成智能,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是如此的矚目,在各個領域取得突破,在人臉識別領域,他的誤差率已經場地佈置比人的誤差還要低。在語音識別領域也是突飛猛進,在各個領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所以人工智能對我們來看到有很多的預期,當然也會給帶來很多的恐慌,人工智能會不會導致大量的失業,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我們人類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挑戰,都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待于我們科學家去解讀活動佈置。我們希望今天這個談能夠就前沿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社會的影響以及對我們的產業會帶來哪一些革命性的變化以及他們怎樣的融合對經濟發展帶來的重復效應和倍增效應這方面進行研討。
我們知道過去互聯網+是加號,實際上人工智能可能是一個乘號,可能是革命性場地佈置的,這個情況到底是如何發揮威力?這也是我們很多地方要研討的。在人工智能的領域,未來的AI芯片如何發展?如何選擇哪一個條路線?等等這也是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在探索的一個熱點問題,是下一個投資的風口。
2017-12-04 18:21:44
張云泉:
在大數據時代,除了大數據帶來的好處之外,大數據還帶來了很多問題,我們數據上了網之后,我們的飲食問題,安全怎么保障?數據泄露之后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后果,如何保障大數據的安全也是我們需要研討的問題,希大型公仔望下面我們請郭毅可教授分享一下他的觀點。
2017-12-04 18:22:06
郭毅可:
謝謝主持人,我叫郭毅可,我來自英國帝國理工,我是數據科學研究所的所長。帝國理工是英國的一個學院,剛才馬策展教授說了人類有三大二次發明,青霉素、雷達、原子彈,我聽著很有意思,兩個都是帝國理工的,青霉素和雷達,是為人類做過貢獻的。
我們數據科學研究所,他成立于四年以前,可以看出來聽名字就是研究大數據的,我們這個研究所有六個實驗室,六個實驗室我說一個名字你就可以看出研究大數據的方法。一個是研究文化,叫做文化與社會。一個叫做數字經濟實驗室,一沈浸式體驗個叫做數據融合,也就是數據驅動工程實驗室,還有一個實驗室是研究行為科學,還有一個當然是研究商學。這些實驗室還有一個機器學習,這些研究實驗室看出來,除了機器學習是方法之外,其他的研究實驗室都是跟產業相連。大數據研究的本身是我們未來文明社會一個最重要的研究部分,剛才我看了一下我們四個人,實際上覆蓋了ABC,有算法、大數據以及計算,不要忘記我們開會的是互聯網,所以還有一個互聯網是什么呢?是AI還要加進去,所以實際上這四樣東西是信息文明社會的四大組件,因為分布式很清楚的,在我看來大數據就是提供大圖輸出了新的生產資料,人工智能是新的生產工具。
2017-12-04 18:22:14
郭毅可:
有兩個基礎設施,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云計算,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體系。反過來講,你剛才說的四個融合,四個融合是一個體,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講有一種說法,一個浪潮一個浪潮,先是云計算,再是大數據,現在又是人工智能,其實這不是一個時髦的過去,而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三樣東西在一起的。所以沒有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材料。如果說沒有人工智能的大數據沒有意思,拿到數據有什么用呢?所以沒有互聯網就更不可能了,大數據從哪來呢?沒有計算機更不可能,所以這四個是一個體,是不可分割的。
有什么影響呢?如果看影響也好,社會也好,你看主要矛盾是什么?我覺得主要矛盾就兩個方面,第一、一個是互聯網使得我們廣告設計人類的距離縮短為零了,所以剛才席教授講了人類中間的距離,人類中間什么時候把距離發出攻略之后,整個人類就發生了變化。互聯網最大的意義使得第一次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為零,這個是很可怕的。什么意思呢?制造一個服務和消費一個服務中間是沒有距離的,所以這個就使得服務和消費非常容易,編輯的交割也為零,這個很有意思。
2017-12-04 18:25:02
郭毅可:
還有一個方向是什么呢?我們的服務質量并不提高,因為我們原來大生產服務都是向勞苦大眾的。現在主要矛盾拿到的服務很容易,服務質量提高不了,剛才講了很多的,比如說海爾,要個性化就要有大數據,要大數據就要有人工智能,現在矛盾體系。一個社會的影響,一個產業的影響,還有一個是融合,我的看法是將來就兩個趨勢,由于縮短距離,大量的去中心化,所以現在的共享經濟也好,區塊鏈也好,比特幣也好都在往這個方向在走。玖陽視覺
個性化,包括個性醫療也好,還有剛才海爾的大數據也好,整個產業和社會方向就這兩個方向,所以我的我們還是很有意思的生活在這個時代,對我們來講我們就是要用人工智能這個生產工具和大數據的生產資料制造個性化的服務,直接送到我們消費者的手中,這是我們數據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總體的問題。
2017-12-04 18:25:12
張云泉:
謝謝,給互聯網帶來的距離縮短,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我們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下面我們請黃澄清教授從互聯網和安全的角度來講一講,我們不能只做大數據,大數據的安全確實很重要的,因為最近發生了很多事情,也讓大家有一點擔心我們的信息在裸奔。
2017-12-04 18:25:21
黃澄清:
大家好,我叫黃澄清,這個題目前沿的技術對社會產業的變革,重點我想從這個角度談一下安全問題。第一、從技術進步對安全,不管是什么樣的技術進步都伴隨著安全的問題,安全我覺得全息投影分兩大類,一個是社會安全,一個是物理安全。比如說我們新的技術進步了,有的人是不是擔心我會失業?生存的安全會不會擔心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技術進步了,我會不會擔心通過汽車發明了,飛機發明了,交通事故給我帶來的安全?這些物理的安全。網絡發明了,取代了很多人的勞動力,我會不會也造成新的失業?或者有這個網絡,網絡物理的安全,比如說病毒、攻擊、木馬、盜號、一系列的詐騙等等,這些都是技術進步,每個技術我認為他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給我們推動社會進步的積極的因素,但是他也有需要克服的一些問題,但是大家要知道技術進步擋是擋不住的,這是我第一個觀點大圖輸出。
我同意這樣的觀點,在技術進步的過程當中,你不僅僅要有擔心,更要有擔當,因為你技術進步擋不住。這個擔心就是我提前能夠可能知道一些可能未來遇到的問題,你要一點不擔心的話,互聯網是典型的問題,互聯網當初設計的時候,他就不是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考慮的,他是對一個軍隊安全的問題根本沒有考慮,所以今天安全問題都是在打補丁,就像剛才吳建平教授講到的問題,我覺得要解決安全問題,首先對新的技術大家要有深刻的理解,對他要有深刻的認識,而不是看他的表面現象。實際上互聯網有了以后,我是搞通信,作為我們搞通信的人,那個時候根本看不起互聯網,一直沒有重視它。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認為互聯網他沒有網管系統,沒有服務質量保證等等,這樣一人形立牌個網絡怎么能進入我們的基礎設施呢?所以我們搞電信的人,那時候搞了NGN下一代網絡,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吳建平搞的下一代互聯網,但是NGN沒有成功,我覺得可能下一代互聯網會成功,盡管互聯網不追求完美,但是他迅速舞臺背板在全世界做了普及,這是我說的對他的認識和理解。
2017-12-04 18:25:30
黃澄清:
另外一個例子,在管理上,其實你對他的理解以后,使你能夠在關鍵上有轉變是很重要的,新的技術帶來了什么?比如說我們說現在互聯網加傳統產業,互聯網+,加了以后不是簡單的1+1,他是一種新業態,我不認為是1+1,我認為是0.5+0.5大于1,因為我們很多習慣了傳統的觀念,兩個產業融合以后要把傳統產業過去的傳統思維消掉一半,因為他是一個新業態,比如說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他不是一個金融的信息化,他完全是一個新業態,對傳統的管理,人們的觀念都帶來新的挑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1+1大于2。
如果你認識不到,可能就會出侵奪的笑話。我舉一個例子,原來我們曾經到一個協會,一個其他的行業協會包裝盒去訪問,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我說我們推動反垃圾郵件的立法,我們國家可能很快就要進入程序了。我說我們推動多么的費勁,他說你們國家還好,最后你還能說服他,他說到我們主管去匯報的時候,他問我一個問題,垃圾郵件怎么是電信部門管呢?那不是環保部門管嗎?他沒有理解這個事,到底應該誰管?現在新業態融合以后帶來誰管的問題,這都涉及到安全。
2017-12-04 18:25:45
黃澄清:
還有一個對產業的影響,比如說過去我們一直要搞三網融合,要把電話的網絡,傳數據的網絡以及廣電的網絡,大家一直在推動,后來我看也沒有成功,結果互聯網的發展不是三網融合,叫做一網三用,一個互聯網解決了三種業務的傳輸,全傳了。實際上三網融合融的是體制問題,我覺得這是對體制帶來的影響,但是這種安全的問題我覺得始終伴隨著技術,他是永恒的一個主題,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解決安全的問題首先要加深對技術的理解,所以我也聽了很場地佈置多專家講技術的報告,這個技術到底未來要給人類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我覺得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我只能說他的未知比已知大的多,但是要能夠跟上時代的進步的步伐,不落后,我覺得要深刻理解,只是把技術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
第二、對于安全的問題,我倒是覺得沒有絕對的安全,安全沒VR虛擬實境有絕對的,所以安全將來解決一定要立足于應急,所謂應急建立一個思路,叫做積極預防、及時發現、快速響應、力保恢復。不管什么時候,就是人工智能比如說舞臺背板剛才我們主持人說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高手,會不會以后對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會不會這樣?我覺得這個擔心有一點過度,但是對人類會有影響,這個影響是不是全都能解決?或者一點問題都沒有?我覺得也不是,一旦有問題怎么辦?因為技術的進步畢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分享幾個簡單的觀點,我就先說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7-12-04 18:25:55
張云泉:
謝謝,觀點特別多,特別的豐富。吳韌博士我是認識很久了,已經是老朋友了,做超算等等,他其實對下棋很感興趣,是一個高手,他現在自己創業,從事異構的計算,有自己很多的想法。現在AI芯片也是一個投資的熱點,包括很多的創業公司在做這個事情等等,到底鹿死誰手,現在還不清楚,我們請吳韌博士分享一下你對這方面的看法。
2017-12-04 18:26:13
吳韌:
謝謝主持人,像剛才講到的挺有意思的事情,去年AlphaGo的勝利之后,大家看起來好象是AI的進步,但是我覺得最后面真正還是計算能力的進步。我們剛才說ABC,我著重來講這個C這一塊,是因為在我眼里或者從我一生做的事情來說都是從計算這一塊來講。
為什么是這樣呢?這回到三年前,2014年的3月份,我第一次在世界經典大圖上提出了兩個公式,第一、實際上說大數據加深度學習加高性能計算帶來更高的智能,這個思路現在基本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在追隨,也就是說大家都在進行競賽,用更強全息投影的計算拿到更聰明的智能,訓練出更強的模型。
我當時也是2014年3月同一個GTC會議上的環節,我講另外一個公式,另外一個公式是大數據加深度學習加異構計算才等于成功。為什么前一個是技術可以帶來更新、更全的智能?第二個公式變成成功了呢?這個就更加有意思,因為我們今天上午的AI的論壇是說人工智能讓生活更美好。
2017-12-04 18:26:23
吳韌:
為什么這么講呢?當時說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下一場地佈置波,那個講座的結束語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技術真正落地是否成功的標志就是是否你真正讓人工智能進入我們的生活,并且改善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終極目標,我們技術的發展就是要為人類的生活服沈浸式體驗務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這次來的時候非常高興的看到我們人工智能的定語就變成了人工智能讓生活更美好,這不是我當時演講提出來的公司自己的愿景,而變成了大會的主旨,這才是一個真正平面設計特別包裝盒好的一個現象。
具體要讓它落地,讓它真正成功,怎策展么能做到這一步呢?回到展開一點往下講,到底人工智能攤位設計怎么能進入我們生活當中去?具體在哪一些行參展業可以真正為我們生活有所改變呢?我們能看的到的是現在這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以及能讓我們有充分的技術積累能做到的事情,很顯然應該是在所謂智能制造,前一個講座已經講的很多,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當中密切相關的東西,這一輪的人工智能進步恰好在這一塊有所作為。
2017-12-04 18:26:37
吳韌:
具體怎么來做呢?又回到我剛才第二個公式,為什么異構計算才是成功呢?這回到人工智能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訓練出一個更聰明的模型的時候,我們把這個模型放在云端,這個上面能解決的問題是非常有限的,一個直接的例子如果你自動駕駛的時候,這個模型是訓練好了以后,汽車是需要通過云端的計算來幫你做出判斷,前面有一個牛的時候是否能撞到,大家可以隨便想一下這個事情是不靠譜的,你需要做的是讓這個汽車本身或者這個東西本身有足夠的本地的智能,有展覽策劃足夠本地的智能,實時本地的處參展理展場設計,這才是我們讓人工啟動儀式智能進入生活、改善生活的第一個重要的前提。
不管是汽車,還是剛才說的智慧醫療,我們醫療器械,如果你在診斷的時候,你隨時隨地都往云端傳送,意味著沒有辦法把視頻進行連續的分析,你沒有辦法對小的東西上做出實時的處理,這些限制如果你有了本地智能的時候,他都可以迎刃而解。要做到本地智能就回到在計算方面你需要有更強、更不一樣的支持,就回到要為人工智能本地計算、本地人工智能設計專用的芯片。
2017-12-04 18:26:46
吳韌:
設計這個專用的芯片回到我剛才說的第二個公式,為什么異構計算是如此重要。摩爾定律已經到了勁頭,在最后面你能做什么?實際上摩爾定律這個事情本身,我們其他的都到頭了,但是有一個東西沒有到頭,芯片的密度,我們可以繼續增加芯片的密度,因為可以用三維的辦法來做,問題是在于供電和散熱做不了,真正的解決方案,計算未來的一個判斷就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用異構計算,異構計算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上用不同的對此應用場景進行的極端優化的硬件體系來進行計算,這樣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就是我們會為人工智能的應用來專門設計、專門針對人工智能應用的體系,在做人工智能的計算的時候變成最優。有了這個之后,人工智能就可以在為他專門設計的芯片上進行低功耗、低成本,并且高效率的運行,人工智能包裝設計芯片把他上面的模型就可以讓我們解決很多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才是真正能讓AI落地,改善我們生活的技術。這個技術也就是說計算的技術從超級計算機到芯片設計,人工智能專用芯片到應用的扶持,這些程度才是真正我們說的關鍵的技術,會帶來成熟或者是倍增的效應,我希望在這方面有自己的掌握,我們在這方面領先世界。
2017-12-04 18:26:56
張云泉:
謝謝吳博士,我們下面因為今天下午吳院士提到5G,我們可以把芯片過的更多,成本更低,速度更精細,我們可以前所未有對人類社會進行觀察和采集道具製作數據。我們下面請袁道唯博士來談談他的觀點。
2017-12-04 18:27:06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